close

多數健康的老人都會隨著歲月慢慢衰弱,要如何做到不讓老人的身體機能快速下滑,在體力機能不堪負荷前,而透過自立支援的協助再拉回來!

過去傳統的照顧觀念,老病族群各方面的生活能力都已無法好好生活,那就只能聽憑家人的安排與協助,為了讓老病族群的現況得到最有"效率"的照顧,在有限的成本與資源之下,照顧品質往往不涵蓋老人與病人的心情與意願,沒有喜不喜歡,只有照顧者做不做得到、照顧機構的流程符不符合標準,更別說其他人力不足的照護機構了。

undefined

圖片來源:PhotoAC

因此我們試想,當資源與人力有限的情況下,如何讓照顧品質提升,進而讓長輩身體機能有機會不再隨著時間一路下滑,或許長期照顧將不再是無底洞,而照顧品質的提升與觀念若能提前到長輩仍健康的階段就有所規劃與轉變,老病族群未來的生活是有機會被重新被定義的,那就是翻轉未來成為被照顧者只能被動接受照顧的觀念,透過一些訓練與輔具,讓被照顧者能拿回照顧品質的自主權,重新利用輔具或訓練,讓自己盡可能減少仰賴他人,而落實自立支援的機構也證實,改變是可能發生的。想擁有不失能的老後人生,就從改變舊觀念開始做起。

undefined

圖片來源:PhotoAC

「以人為中心」的照顧觀念

過去十年的長照機構普遍將照顧以各項指標作為工作準則,例如:定時翻身、餵食、換尿布等,當人力不足時,這些照顧工作的進行就變得麻木無感,但老病族群就像一般人一樣,也需要被同理與關懷,需要的是像人一樣的對待,能夠下床走路、自行如廁、與人互動,這樣的觀念與風氣也漸漸在台灣的老年醫學科也開始被注意到,並且也有越來越多的機構與家庭採納這樣的理念,藉此改善老人與病人的感受。

以前的我們在醫療復健花費很大的力氣訓練好長輩功能,回到家裡或醫院後,卻依舊將長輩的活動空間限縮在床上、沙發上或固定的樓層,結果體力機能再度被打回原形,甚至讓長輩的體能因未固定的協助與訓練變得更加衰敗。因此政府在推行長照2.0政策之際,期望社會觀念能有所改變,不只是改變長照機構的過去的按表操課、限制行動以控制照顧品質,於社區內設立關懷據點、日照中心,讓長輩能在健康時、出院返回家中,都能有機會恢復功能、重新站起來,實現活躍老化的願景。

undefined

圖片來源:PhotoAC

適合輔具 協助長輩找回打理自己的能力!

為了維持長輩一定程度的生活品質,我們可以適時利用輔具幫忙,讓長者的生活更方便與安心,也能減少家人的擔憂與潛藏的危機,因此了解輔具的功用與使用目的,就能從多樣選擇中挑選適合長輩現況的輔具,發揮輔具最大的功能!以下幾類輔具即是我們依照日常生活食衣住行的輔具所做的整理。

 

飲食、用餐類:缺口杯、餐具防滑墊、省力筷子、輔助湯匙
衣物、穿著類:自粘衣物、穿鞋襪輔助器
室內、居家類:(牆壁/起身)扶手、老人專用浴缸、馬桶增高器、防滑砂條、斜坡板
行動、移動類:輪椅、手杖、助行器、智能樓梯升降椅

undefined

圖片來源:蒂森智能升降椅

undefined

圖片來源:蒂森智能升降椅

讓生病的長輩不再被「約束」​​​​​

約束的照顧觀念其實是源自於加護病房為了避免患者可能死亡的急性醫療方式,如非必要,約束不是治療與照護中必須存在的方式,例如長輩不願意被插管,但為了妥善治療,插管是能讓病患維持生命的救命草,而插管可能會讓吞嚥功能漸漸退化,因此狀況穩定、離開醫院後還讓管子插著,大概就没有機會恢復進食,這才讓老病族群因此得仰賴長期照顧了。

undefined

圖片來源:PhotoAC

找回長輩生活能力的四大原則!

如前面所提到的,結束治療後,真正開始的作戰就是找回長輩打理自己的生活能力,而找回生活能力的大前提是綜合活躍老化與成功老化的觀念,不僅是「追求長輩的身心靈健康」,還必須「重視生活品質」「社會參與」,最重要的就是「家庭的參與」,不論是病癒或健康的老人,在步入中高齡的階段正是學習如何強化自己、減少依賴的最好時機,而照顧年邁父母就是實踐四大原則之一的家庭參與的最佳體現,藉此也提升未來自我照顧的能力!

undefined

圖片來源:PhotoAC

 

 

延伸閱讀

兩分鐘簡單優雅生活趣 您生活中的小幫手-老人輔具

銀髮族的生活輔具大妙用!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NGHUI 的頭像
    KANGHUI

    康輝樓梯升降椅

    KANGH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